在2023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次亮相的传记电影《吾爱敦煌》,用101分钟的胶片长度,带领观众走进了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的传奇人生。这部由苗月执导并编剧的作品,不仅是个人传记,更是一部浓缩的敦煌守护史。
影片以陈瑾饰演的樊锦诗为核心,通过她1963年北京大学毕业后的选择展开叙事——这个看似柔弱的江南女子,毅然奔赴千里之外的敦煌莫高窟,从此将半个多世纪的光阴献给了戈壁滩上的文化瑰宝。林永健、黄品沅等实力派演员的加盟,让敦煌研究院几代守窟人的形象跃然银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剧组在敦煌实地取景时,为还原不同年代的真实场景煞费苦心。比如片中出现的20世纪60年代莫高窟工作场景,美术团队查阅了大量历史照片,连当时使用的测绘仪器都找到同款复原。一个细节是樊锦诗初到敦煌时住的土坯房,墙面的裂纹走向都参照了当年的建筑照片。
影片没有回避守护敦煌的艰辛:零下20度的寒冬里修补壁画,沙尘暴中抢救洞窟,甚至还有1990年代为阻止过度旅游开发而进行的莫高窟保卫战。这些情节背后,是主创团队历时两年采访获得的真实素材,包括樊锦诗本人在内的十余位敦煌学者都提供了口述史料。
作为中国首部聚焦文物工作者的传记电影,《吾爱敦煌》用诗意的镜头语言展现了莫高窟第45窟的唐代彩塑、第220窟的经变画等艺术珍品。摄影指导特别采用4K高清技术拍摄壁画细节,让观众能看清千年颜料中的矿物结晶——这种视觉呈现,本身就是对敦煌艺术最好的致敬。
当影片结尾出现樊锦诗80岁高龄仍坚持进洞窟巡查的真实画面时,观众会理解片名吾爱二字的重量。这不仅是个人对事业的热爱,更是一个民族对文明根脉的守护誓言。正如敦煌研究院墙上那句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而这部电影,正是这段守护史的光影见证。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