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婚俗遇上超自然恐怖,《人偶新娘》(2024)用极具东方特色的惊悚元素,为国产恐怖片注入新鲜血液。这部由刘春编剧并执导的新作,将镜头对准了中国民间流传已久的阴婚习俗,却赋予了这个古老传说令人毛骨悚然的现代演绎。
影片讲述了一个看似普通的婚礼筹备过程中发生的诡异事件。何中华饰演的准新郎发现,家族坚持要他迎娶的新娘竟是一个制作精良的等身人偶。随着婚礼日期临近,这个人偶开始展现出超乎寻常的自主行为——深夜自行移动位置、镜中出现诡异笑容、甚至有人目睹它在无人操控时向宾客行礼。
导演刘春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创作灵感源自江西某地的真实民俗记载。在当地博物馆中,保存着几具清代用于冥婚的婚服人偶,这些文物阴森中透着诡异的精美,成为影片美术设计的重要参考。我们刻意避免使用西方恐怖片中常见的血腥场面,而是通过中国传统婚庆元素——大红嫁衣、凤冠霞帔、剪纸窗花来营造不安感。刘春解释道。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人偶新娘由特效团队耗时三个月手工打造。这个高度仿真的道具装有精密的机械装置,可以实现缓慢转头、手指弯曲等细微动作。特效总监王磊表示:最困难的是让人偶在静态时完全像普通玩偶,但又能通过微妙的表情变化传递恐怖感——比如嘴角上扬的幅度不能超过5度,否则就会失去那种似笑非笑的诡异感。
主演何中华分享拍摄经历时说:有场戏需要我与人偶新娘四目相对,虽然知道是道具,但当灯光暗下来,它的眼睛在反光下真的像在注视你,那种寒意是从脊背窜上来的。这种心理恐怖的手法,正是影片区别于其他国产恐怖片的关键——它不依赖突然的惊吓音效,而是通过日常物品的异化来制造持续的不安。
民俗学者张静怡指出,影片巧妙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恐怖符号:红色在婚礼中象征喜庆,但当它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比如人偶苍白的脸上),就会触发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恐惧。这种基于集体记忆的恐怖,比外来文化中的怪物更有代入感。
《人偶新娘》定档2024年清明档期,这个时间选择也别具深意。制片人表示: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传统氛围,与影片探讨的生死界限主题高度契合。我们希望观众在享受惊悚体验的同时,也能思考传统文化中关于生命、婚姻等命题的现代表达。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