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伙人》系列电影以改革开放浪潮为背景,生动展现了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历程。2013年上映的第一部由陈可辛执导,取材自新东方教育集团真实创业故事,通过三位性格迥异的青年奋斗史,折射出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
时代浪潮下的青春抉择
影片开场于1980年代燕京大学校园,成冬青(黄晓明饰)这个农村出身、屡考三次才进入大学的土鳖,与海归精英孟晓骏(邓超饰)、浪漫主义者王阳(佟大为饰)在命运安排下成为挚友。三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形成有趣互补:成冬青的坚韧务实、孟晓骏的激进前卫、王阳的随性洒脱,恰好构成创业团队最稳固的三角结构。
特别打动人的是成冬青在校园电线杆贴小广告的细节:这个后来估值百亿的教育帝国,起步于如此朴素的地面推广。当他在暴雨中拼命护住浆糊桶时,观众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创业者的执着,更是一个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孤注一掷。
创业维艰中的兄弟情谊
影片中段展现的创业冲突极具现实意义。当孟晓骏执意要上市融资时,成冬青那句我不要做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道出传统企业家的谨慎。2003年新东方遭遇ETS版权诉讼的桥段,正是现实中新东方与ETS长达数年法律纠纷的戏剧化呈现。导演通过三人站在被告席上相视一笑的镜头,巧妙化解了商业电影容易陷入的说教感。
值得一提的是,杜鹃饰演的苏梅角色暗含深意。她选择留在美国的决定,与孟晓骏回国发展的选择形成镜像,折射出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不同人生路径。当她在纽约街头看到昔日恋人成冬青的巨幅广告牌时,错愕中带着欣慰的表情,成为全球化时代最生动的注脚。
续作的传承与突破
2023年上映的《中国合伙人2》将视角转向互联网创业浪潮。新主角徐顺之(王凯饰)的移动支付创业故事,延续了前作奋斗改变命运的精神内核。当影片出现主角团队在硅谷路演受挫后,连夜修改商业计划书的段落时,老观众会心一笑——这分明是新时代的贴小广告精神。
两部影片相隔十年,恰好见证了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科技强国的转型。如果说第一部讲述的是中国制造的崛起,那么第二部呈现的则是中国智造的突围。这种跨越时代的叙事连续性,使《中国合伙人》系列成为中国商业电影中少有的时代史诗。
从录像厅学英语到在线教育平台,从实体培训班到虚拟支付系统,这个系列最珍贵的或许不是商业成功的秘诀,而是始终未变的创业初心。就像王阳在婚礼上说的: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开公司——这句看似矛盾的忠告,恰恰道出了商业与人性的永恒命题。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