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陈凯歌志愿军三部曲的第二部,《志愿军:存亡之战》将镜头对准了抗美援朝战争中那些惊心动魄的关键战役。影片延续了前作《雄兵出击》的史诗气质,却将叙事重心转向了战争中更为残酷的生死抉择。144分钟的片长里,观众将跟随朱一龙饰演的志愿军连长,经历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存亡之战。
影片的历史背景设定在1950年冬的长津湖战役期间。当时志愿军第9兵团在零下40度的极寒中,与装备精良的美军陆战1师展开殊死搏斗。这场战役被西方军事史学家称为最艰苦的战役,志愿军战士穿着单薄的棉衣,用血肉之躯对抗美军的飞机坦克。影片通过张子枫饰演的战地护士视角,展现了战场上那些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有战士在冻僵前仍保持射击姿势,有卫生员用体温融化冻住的注射液。
陈凯歌导演在筹备期间带领团队查阅了大量战史资料,甚至找到了当年参战老兵的战场日记。影片中朱亚文饰演的炮兵连长原型,就是一位在战役中带领炮班用血肉之躯护卫火炮的英雄。美术团队为了还原历史细节,专门研究了当年志愿军的服装面料和武器型号,连纽扣的样式都力求准确。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没有简单地将敌人妖魔化。辛柏青饰演的美军军官角色展现了战争中人性的复杂性,这与传统战争片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陈凯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战争电影的最高境界是让观众看到战争本身的荒谬,而不是单纯地歌颂胜利。
从预告片可以看出,影片采用了大量实景拍摄,朝鲜半岛的雪原山林呈现出油画般的质感。动作场面既有宏大的战争全景,也不乏贴身肉搏的写实镜头。陈飞宇饰演的新兵角色,将成为观众代入战争体验的重要视角,他的成长轨迹折射出整个年轻一代在战争中的蜕变。
作为国庆档的重磅献礼片,《志愿军:存亡之战》既延续了中国战争电影的大场面传统,又在人物塑造和战争反思上做出了新的尝试。影片英文名The Battle of Life and Death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这场较量的本质——不仅是个体生命的存亡,更是一个新生共和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生死考验。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