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上映的《霸王别姬》堪称华语电影史上的巅峰之作,这部由陈凯歌执导的史诗级影片,以京剧名伶的悲欢离合为镜,映照出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变迁。影片改编自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编剧芦苇与李碧华共同完成的剧本,既保留了原著苍凉的诗意,又赋予其更厚重的历史质感。
影片中,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堪称其演艺生涯最耀眼的角色。为了演好这个雌雄莫辨的京剧旦角,张国荣提前半年赴北京学习京剧身段和唱腔。片中那段《贵妃醉酒》的表演,水袖翻飞间眼波流转的绝代风华,完全看不出是由香港演员演绎。据说拍摄期间,张国荣常常沉浸在角色中难以自拔,某次排练后突然用女声对工作人员说我本是女娇娥,让现场众人毛骨悚然。
张丰毅饰演的段小楼与巩俐饰演的菊仙构成了影片的另外两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巩俐在拍摄期间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练习京剧台步,她塑造的菊仙既有风尘女子的泼辣,又带着飞蛾扑火般的痴情。而葛优饰演的袁四爷,短短几场戏就将旧时代遗老的腐朽与变态演绎得入木三分。
影片采用史诗般的叙事结构,从1924年北洋军阀时期开始,历经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直到文革结束。在展现历史洪流的同时,导演用细腻的镜头语言捕捉人物情感的微妙变化。比如程蝶衣为段小楼画眉的那场戏,昏黄的灯光下,眉笔的每一次描摹都暗含着无法言说的情愫。
《霸王别姬》的艺术成就获得国际影坛广泛认可,成为首部获得戛纳金棕榈奖的华语电影。评委会主席路易·马勒曾感叹:这不是在看电影,这是在目睹一个民族的灵魂。影片在北美上映时,虽然剪去了16分钟内容,但仍引发观影热潮,《纽约时报》称其为东方的《乱世佳人》。
三十年过去,这部影片依然保持着惊人的生命力。它不仅记录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时代变革中的挣扎,更探讨了关于身份认同、艺术纯粹性等永恒命题。就像片中那出《霸王别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虞姬对霸王的那份执念,永远在戏台上凄美地上演。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