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上映的台湾电影《小毕的故事》是台湾新电影运动的代表作之一,由陈坤厚执导,侯孝贤参与编剧,豆瓣评分高达8.3分。这部电影以朴实细腻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普通台湾少年的成长故事,展现了1980年代台湾社会转型期的市井风貌。
影片主角小毕(钮承泽饰)是个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生活在台北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崔福生饰)是个传统严厉的家长,母亲(禹黎朔饰)则温柔隐忍,这种典型的家庭结构反映了当时台湾社会的普遍家庭模式。导演通过小毕与父亲的冲突、与同学的友谊、对异性的懵懂好感等生活片段,生动勾勒出一个少年的成长轨迹。
影片中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小毕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被父亲责骂后负气离家。他漫无目的地在台北街头游荡,镜头跟随他穿过嘈杂的市场、狭窄的巷弄,最后停在路边摊前盯着热腾腾的蚵仔煎发呆。这个长镜头不仅展现了1980年代台北的市井生活,更通过少年眼中的世界,传递出青春期特有的迷茫与孤独。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使用了大量闽南语对白,这在当时的台湾电影中并不多见。导演刻意保留方言特色,让影片充满了真实的生活气息。比如小毕和同学在课间用闽南语斗嘴的桥段,既生动有趣,又展现了台湾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早期作品,《小毕的故事》摒弃了当时商业片惯用的戏剧化手法,转而采用写实主义的叙事风格。影片没有刻意制造冲突,而是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积累情感,这种去戏剧化的处理方式后来成为台湾新电影的标志性特征。
该片编剧朱天文和侯孝贤后来都成为台湾电影的中坚力量,而当时年仅17岁的主演钮承泽,日后也成长为知名导演。可以说,《小毕的故事》不仅是一部优秀的青春成长电影,更是台湾电影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