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上映的《五郎八卦棍》堪称香港武侠片的教科书式作品,由南派功夫活字典刘家良自编自导。这位黄飞鸿第三代嫡系传人,在片中将其对传统武术的理解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片讲述杨家将中五郎杨延德(刘家辉饰)在家族遭奸臣陷害后,遁入空门却仍以八卦棍法惩奸除恶的故事。
影片武术设计独具匠心,八卦棍法的演绎尤为精彩。刘家良导演坚持硬桥硬马的写实风格,每个动作都经得起武术行家的推敲。主演刘家辉为呈现正宗棍法,专门跟随北派武术家学习半年,片中的游身八卦棍招式融合了少林棍法与道家八卦步法,形成刚柔并济的独特风格。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还是新人的惠英红在片中饰演的侠女,其利落的身手为她后来成为打女代表埋下伏笔。
影片在布景道具上也下足功夫。五郎使用的八卦棍采用特制白蜡杆制作,棍长2.4米符合宋代兵制记载。剧组更在邵氏片场搭建了1:1的崇圣寺场景,其中罗汉堂的十八铜人阵成为全片武打高潮,这个长达8分钟的长镜头打斗戏,至今被影迷奉为经典。
倪匡参与编剧为影片注入了哲学深度。五郎从将军到僧人的转变,暗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禅机。片中棍非棍,禅非禅的台词,巧妙点出武术最高境界的哲思。这种将武学精神与佛法智慧相结合的处理方式,使影片超越了一般武侠片的格局。
作为邵氏武侠片末期代表作,《五郎八卦棍》在1984年香港票房达到320万港元,虽不敌同期喜剧片,但其严谨的武打设计影响深远。徐克曾坦言,该片对他后来拍摄《刀》有着重要启发。影片在海外也备受推崇,昆汀·塔伦蒂诺的《杀死比尔》中白眉道人使用的长棍技法,就有向本片致敬的意味。
如今重温这部38年前的作品,仍能感受到主创们对传统武术的敬畏之心。片中那段五郎在月下独练八卦棍的蒙太奇,配合粤剧梆子声,将中国武侠的意境美学展现得入木三分,这正是当代武侠片逐渐遗失的珍贵品质。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