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上映的香港电影《幸运是我》中,导演罗耀辉用细腻的镜头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城市边缘人相互救赎的温暖故事。这部由惠英红、陈家乐主演的作品,以8.0的豆瓣评分成为当年华语影坛的一匹黑马。
影片中,惠英红饰演的芬姨是一位独居的认知障碍症患者,这个角色设定取材于香港日益严重的老龄化社会问题。据统计,香港65岁以上长者中有约5-8%患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导演通过芬姨忘记关煤气、走失等生活细节,真实展现了患者面临的困境。值得一提的是,惠英红为准备这个角色,专门去老人中心观察患者的神态动作,其表演被医学专家称赞准确得令人心碎。
陈家乐饰演的阿旭则代表了香港的另一个社会群体——来自破碎家庭的底层青年。这个角色身上能看到很多香港劏房青年的影子:住在不足10平米的隔间,做着餐厅杂工,与父亲关系破裂。影片中他在茶餐厅打工的场景,取景于香港著名的十字冰室,这种保留着60年代装修风格的老式茶餐厅,如今在香港已不足20家。
当这两个被社会遗忘的个体意外成为室友,影片展现了令人动容的情感发展。从最初的互相嫌弃,到芬姨教阿旭煮豉油鸡翼(香港家常菜),再到阿旭为芬姨制作防走失卡片,这些日常互动中流露的真情,比任何刻意煽情都更有力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片中芬姨反复哼唱的粤语老歌《幸运是我》,既是点题之笔,也是导演向70年代香港粤语流行黄金时代的致敬。
影片的摄影风格也值得称道。罗耀辉用大量手持镜头跟拍角色穿行在旺角街头,霓虹灯牌与潮湿的街道构成典型的香港市井画卷。而芬姨居住的唐楼单元,斑驳的绿色铁门、褪色的春联等细节,都精准还原了香港老式住宅的样貌。
《幸运是我》没有刻意渲染苦难,而是用克制的手法展现普通人之间的善意如何照亮彼此的人生。正如影评人所说:这部电影让人相信,在钢筋森林的缝隙里,依然能开出温暖的花。这种对城市人文关怀的表达,正是香港电影最珍贵的传统。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