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道上的家》这部被观众称为恐婚恐育教科书的日剧,改编自角田光代的同名小说,以一起震惊社会的母亲杀害幼女案为切入点,撕开了当代育龄女性面临的残酷生存困境。剧中柴崎幸饰演的里沙子意外被选为陪审员,在参与审理案件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与被告安藤水穗的育儿经历竟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该剧最令人窒息的是对丧偶式育儿的精准刻画。比如水穗的丈夫每天加班到深夜,回家后却抱怨家里怎么这么乱;婆婆表面帮忙实则处处挑剔;连婴儿哭闹都被归咎为妈妈不够称职。这些细节都源自日本厚生劳动省2016年的调查数据——日本父亲平均每日育儿时间仅49分钟,排名全球倒数。
导演森垣侑大采用冷色调镜头语言,将育儿场景拍出了惊悚片质感。剧中反复出现的坡道意象,既是女主角每天推婴儿车回家的必经之路,也隐喻着育儿这条越走越陡峭的人生道路。当里沙子颤抖着站在坡道顶端往下看时,观众能切身感受到那种孤立无援的恐惧。
值得玩味的是,剧中三位女性构成了当代母亲的缩影:全职主妇水穗在育儿中逐渐崩溃,职场妈妈里沙子疲于奔命,而单身女法官则面临着不生小孩就是自私的社会指责。这种多维度呈现让该剧超越了简单的家庭伦理讨论,成为对日本育儿责任女性化社会结构的犀利批判。
该剧播出后在日本引发强烈反响,NHK特别制作了跟进纪录片《坡道之后的家》,探讨剧中反映的育儿孤立问题。不少观众表示看剧时数度暂停深呼吸,因为那些被外人视作矫情的育儿压力,第一次被如此真实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该剧引发关于母职惩罚的热议。有育儿博主指出,剧中水穗的遭遇与国内海淀妈妈顺义妈妈们的处境形成跨文化呼应,证明东亚社会普遍存在的育儿焦虑已经演变为严峻的社会问题。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