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HBO在2001年推出《六尺之下》时,观众们可能没想到这部以殡仪馆为背景的家庭剧会成为电视史上的经典。由《美国丽人》编剧艾伦·鲍尔打造的这部剧集,用黑色幽默和哲学思考重新定义了家庭剧的边界。
故事始于费雪家族经营的殡仪馆。老父亲纳撒尼尔的突然离世(这个在首集前10分钟就发生的惊人转折),让原本就矛盾重重的家庭成员被迫团聚。大儿子内特从西雅图有机食品店赶回,不得不面对自己逃避多年的家族责任;次子大卫是完美主义的同性恋者,一直默默承担着殡仪馆工作;女儿克莱尔是个迷茫的艺术生,用叛逆掩饰内心的脆弱;而母亲露丝则在丧夫后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意义。
剧集最独特的叙事手法是每集开头都会展现一个陌生人的死亡场景——可能是超市收银员突发心脏病,也可能是游泳冠军意外溺亡。这些看似随机的死亡事件,最终都会将逝者送到费雪殡仪馆。这种结构巧妙地将生与死的哲学命题具象化,就像第二季中一位癌症患者说的:我们都在排队等待死亡,只是有人插队了。
演员们的表演堪称教科书级别。弗兰西丝·康罗伊饰演的露丝将中年女性的压抑与觉醒演绎得令人心碎,她偷偷学跳弗拉门戈舞的片段成为全剧最动人的场景之一。迈克尔·C·豪尔(后来因《嗜血法医》成名)塑造的大卫,把宗教压抑与同性恋身份的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劳伦·艾波罗丝饰演的克莱尔,她从一个嗑药的问题少女逐渐成长为独立艺术家的过程,让无数观众找到共鸣。
《六尺之下》对死亡议题的处理既大胆又细腻。剧中没有刻意煽情,反而经常用荒诞幽默消解沉重。比如第三季中,一位坚持要穿牛仔裤入殓的年轻人,让费雪兄弟展开了关于死亡时尚的争论;又比如第四季里,殡仪馆接待员费德里科偷偷用尸体练习化妆技术的情节,既令人发笑又发人深省。
这部剧最革命性的地方在于,它用殡仪馆这个特殊 workplace 折射出整个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困境。第五季结尾的蒙太奇被众多媒体评为电视史上最完美的结局,当Sia的《Breathe Me》响起,观众随着克莱尔的车窗看向所有角色的命运终点时,很难不为之动容。正如《纽约客》评论所说:它让观众在哭泣中领悟,讨论死亡原来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医学顾问是真实殡葬业者,剧中防腐处理等专业场景都经得起推敲。这种对细节的苛求,使得即便20年后的今天,《六尺之下》依然保持着惊人的现实质感,在IMDb和豆瓣等平台稳居9分以上神剧行列。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