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的大怪兽》1-3季全集:奇幻冒险动画,家庭必看精彩剧情

当六百岁的故宫遇上奇幻冒险,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故宫里的大怪兽》系列用26集每集10分钟的轻体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的神奇大门。这部改编自常怡同名畅销小说的动画剧集,自2021年首播以来,已连续推出三季,成为近年来少有的将文物活化与儿童冒险完美结合的作品。

故事从一块神秘的洞光宝石展开——小学生李小雨(裴佳欣 饰)在故宫意外获得能看到神兽的宝石,与少年杨永乐(韩昊霖 饰)组队开启探险。剧中出现的獬豸、天马等神兽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源自故宫真实存在的脊兽和文物纹样。制作团队专门请教故宫专家,确保每个神兽的造型都符合典籍记载,比如第五集登场的行什,其雷公嘴、翅膀等特征就完全还原了太和殿屋檐上的原始形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叙事巧思。每集通过文物线索+现代解密的双线结构,让铜狮子的传说、金瓯永固杯的来历等冷知识变得生动可感。比如第二季中出现的甪端神兽,就巧妙关联了故宫青铜器馆的西周文物,小观众在追剧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记住了甪端能日行一万八千里的文化典故。

导演沈琰透露,团队采用三明治式制作模式:实景扫描故宫建筑+三维建模神兽+手绘动画特效。太和殿前的铜鹤、御花园的假山等场景都是通过激光扫描技术1:1还原,而神兽们的毛发质感则参考了《功夫熊猫》的渲染技术。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既保留了故宫的庄严感,又赋予神兽们毛茸茸的亲和力。

该剧在儿童教育领域的创新更值得关注。心理学专家指出,剧中帮助神兽解决烦恼的单元剧模式,暗合了6-12岁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比如霸下神兽因为体型太大而自卑的情节,其实隐喻着儿童成长中的体型焦虑,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儿童心理相结合的尝试,在国内儿童剧中颇为罕见。

从2021年首季播出至今,《故宫里的大怪兽》已衍生出广播剧、图书等全产业链产品。最新数据显示,该系列在少儿频道重播收视率持续位居前三,更引发故宫神兽热——太和殿屋檐上的十个脊兽,现在成了小游客们最热衷寻找的明星文物。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