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第七季在2025年春节档如约而至时,这部陪伴观众走过十年的国漫IP再次引发热议。这部以萌化动物形象演绎中国近现代史的动画,用独特的种花家叙事,让年轻观众在会心一笑中触摸历史的温度。
从2015年第一季开播至今,主创团队始终保持着稳定的配音阵容。小连杀演绎的兔子从青涩到沉稳,声线变化暗合着国家发展的历程;图特哈蒙配音的鹰酱(美国)总带着夸张的美式腔调,而叮当诠释的毛熊(苏联)则充满戏剧张力。这种拟人化处理让国际关系史变得鲜活——比如第六季中兔子研发新装备时,用胡萝卜导弹的幽默设定化解了现实题材的严肃感。
制作组在考据上颇下功夫,第七季涉及的历史事件都能找到对应原型。某集中兔子在沙漠竖起大蘑菇(核试验)的情节,就还原了1964年罗布泊的细节:动画里被冲击波掀翻的搪瓷杯,正是当年科研人员用茶杯测冲击波的创意再现。这种将宏大叙事落于生活细节的手法,正是该系列打动观众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时间线已从近代史延伸至当代。第五季出现的太空种菜桥段对应中国空间站实验,最新季更涉及芯片之争等科技前沿议题。制作人曾在访谈中透露,团队会提前两年研究史料,确保在保持戏谑风格的同时不失历史真实性。
作为罕见的全年龄段历史科普动画,该系列在B站累计播放量超15亿,豆瓣平均分保持在8.5分以上。不少90后观众表示,正是通过那兔了解了钱学森归国、坦赞铁路等教科书外的故事。2025年完结季特别设置了种花家编年史彩蛋,用动态漫画串联起七季关键节点,堪称一部另类的当代中国成长日记。
如今回看,这个最初被看作网络段子的IP,已然成为记录国漫发展的重要坐标。正如导演所说:我们用兔子耳朵比了个耶,但传递的是最正经的中国故事。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