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冬天,一部没有女主角、不谈爱情的军旅剧悄然登陆荧屏,却意外掀起持续十几年的收视狂潮。《士兵突击》用30集篇幅讲述农村兵许三多(王宝强饰)从龟儿子成长为兵王的逆袭之路,至今仍以9.5分高居豆瓣华语剧集榜前列。
这部剧的成功首先源于真实的力量。编剧兰晓龙耗时三年打磨剧本,其原著小说《士兵》本身就取材于真实的装甲兵部队生活。剧中不抛弃不放弃的钢七连,原型是解放军某部红三连——这个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员战至最后的英雄连队,赋予了作品厚重的精神底色。
王宝强的表演堪称教科书级。当时24岁的他为了演好许三多,提前半年进驻军营体验生活。剧中那个做333个腹部绕杠的经典长镜头,实际拍摄时他真做到了287个,拍到虚脱呕吐仍坚持完成。这种笨功夫恰与角色完美契合,让许三多精神成为坚持的代名词。
配角群像同样精彩:段奕宏饰演的袁朗开创了国产剧魔鬼教官的新范式,他设计的拓永刚淘汰桥段被多国军校列为领导力教学案例;张译饰演的史今班长贡献了哭戏名场面,那句你走了,我怎么办的台词让无数观众泪崩,这场戏他连续拍了18条直到脱水。
剧中细节经得起军事迷推敲:老A选拔时使用的95式步枪、夜间急行军时的微光战术、演习中的步坦协同战术,都严格参照解放军训练大纲。就连许三多背的《军事理论》教材,都是真实的国防科技大学讲义。
《士兵突击》的价值远超一部电视剧。它催生了许三多现象,清华大学曾组织专题研讨会;剧中台词被写进多地中学作文题;更意外带动了征兵热潮——2007年全国征兵报名人数同比上涨23%,很多青年直言想成为许三多。
十六年过去,当内娱充斥悬浮剧时,回看这部成本仅千万的作品:没有流量明星,没有宏大特效,仅靠扎实的剧本和真挚的表演,就筑起了一座国产剧的高峰。正如剧中台词:他做每件小事都像抓住救命稻草,最后才发现,他抱住的已经是参天大树。这或许正是《士兵突击》最好的注脚。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