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播的短剧《茅山打更人》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悬疑叙事巧妙融合,打造出每集仅10分钟的高密度惊悚体验。该剧由曾执导《民间怪谈录》的刘刚导演操刀,其团队对民俗恐怖元素的精准把控在预告片中已初现端倪——开篇青铜更锣的特写镜头里,斑驳的纹路暗藏道教符咒,配合忽远忽近的更鼓声,瞬间将观众拉入诡谲氛围。
主演孔奇力饰演的茅山派末代打更人周守夜,其角色设定参考了真实历史中更夫兼阴阳先生的民间传统。在江苏茅山地区,旧时打更人确实会佩戴刻有敕令字样的桃木梆子,剧中这个细节得到高度还原。编剧团队透露,第二集出现的子时三刻鬼换寿桥段,正是取材于光绪年间《茅山志》记载的更夫见鬼簿奇闻。
值得关注的是,该剧采用单元剧+主线贯穿的创新结构。每两集构成一个完整灵异事件,如纸人借命阴兵借道等典故,同时埋藏明代茅山道士镇压邪祟的主线。制作方特别邀请道教文化顾问参与设计,剧中所有符咒、手印均按照《上清灵宝大法》复原,林文洁饰演的女主使用罗盘定位的镜头,其操作手法与正统风水术完全一致。
在视听语言上,创作团队开发出更声定位的独特音效系统——不同鬼怪出现时,背景音中的更鼓节奏会产生微妙变化。这种创新在第三集饿鬼巷段落表现尤为突出,当镜头掠过空无一人的街巷时,逐渐紊乱的更鼓声取代传统Jump Scare,营造出更具压迫感的心理恐惧。
作为首部聚焦打更人题材的影视作品,该剧在江苏影视基地1:1复建了清末民初的茅山古镇,剧中出现的打更路线完全参照1923年《润州府志》记载的更夫巡夜图。道具组耗时半年收集各地古旧更器,主角使用的铜锣正是由安徽非遗传承人按照响器三十韵古法打造,其音色能根据敲击力度呈现五种不同效果。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